内外兼修,养生加倍
你是否试过精心煲煮养生汤羹,精神足了但感觉躯体还是差点意思?又或者推拿按摩后一身轻松,但没过几天又“打回原形”?中医智慧告诉我们:内养外调,缺一不可!今天,阿元带你解锁“药食同源”与“经络推拿”的神秘,更好养生!一、 本是同根生:药食同源与经络推拿的“血缘关系”1.共同的“地基”:中医整体观与阴阳五行理论无论是吃进去的食物/药材,还是作用于体表的推拿手法,其核心都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疏通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药食同源”食材的属性(寒热温凉平)、归经(作用于哪条经络/脏腑)是理论基础。 “经络推拿”直接作用于经络穴位,激发经气,调整气血流向。2.目标一致:调和气血,畅通经络药食同源:通过食物/药材的性味归经,从内部补充气血精微物质,濡养脏腑经络。气血充足是经络畅通的基础。经络推拿:通过特定手法(按、揉、推、点、拍等)从外部直接刺激经络穴位,疏通淤堵,导引气血运行,加速代谢废物排出。经络畅通是气血顺利输布的前提。3.相互促进,协同增效内养外通:服用补气血的药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后,配合推拿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能“更好吸收运化营养”,更快将气血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外导内助:推拿疏通经络(如疏通肝胆经)后,饮用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茶饮(如玫瑰花、陈皮茶),能巩固疏通效果,清除内生的“郁火”或“痰湿”。
标本兼治: 对于慢性问题(如腰膝酸软),既可用药食滋补肾精(如黑豆、枸杞、桑葚),又可通过推拿肾俞、涌泉等穴位在“温煦肾阳、强健筋骨”,内外结合治本固元。二、 黄金搭档应用场景:1+1 > 2 的养生方案场景1:祛湿排浊,一身轻松药食同源 (内调):食材推荐:赤小豆、薏米(炒制)、冬瓜、茯苓、山药、芡实。推荐搭配:薏米赤小豆茯苓粥、冬瓜薏米排骨汤、山药芡实莲子羹。经络推拿 (外调):重点经络:脾经、胃经、膀胱经 (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关键穴位:足三里 (健脾祛湿)、丰隆穴 (化痰要穴)、承山穴 (祛湿要穴)、阴陵泉 (健脾化湿)。推荐手法:沿小腿内侧脾经、外侧胃经从上向下推揉;拍打膀胱经(尤其背部)。协同妙处:内服利湿食材,外部推拿加速水湿代谢通道,更快消除水肿、倦怠、头重如裹。
场景2:疏肝理气,心情舒畅药食同源 (内调):食材推荐:玫瑰花、陈皮、佛手、山楂、菊花、薄荷、枸杞(养肝血)。推荐搭配:玫瑰陈皮茶、枸杞菊花茶、佛手粥。经络推拿 (外调):重点经络:肝经、胆经、心包经。关键穴位:太冲穴 (疏肝要穴)、行间穴 (清肝火)、膻中穴 (宽胸理气)、期门穴 (疏肝利胆)。推荐手法:推搓胁肋部(肝经循行处);敲打大腿外侧胆经;点揉太冲、膻中。协同妙处:内服疏肝解郁茶饮,外部推通肝胆经,快速缓解压力大导致的胸闷、胁胀、烦躁、失眠。场景3:温阳驱寒,手脚不凉药食同源 (内调):食材推荐:生姜、红枣、桂圆、肉桂、羊肉、核桃、韭菜。推荐搭配:生姜红枣茶、当归生姜羊肉汤、肉桂核桃饮。经络推拿 (外调):重点经络:督脉、膀胱经、肾经。关键穴位:命门穴 (温肾壮阳)、肾俞穴 (补肾气)、关元穴 (温补下焦)、涌泉穴 (引火归元)。推荐手法:擦热腰背部(命门、肾俞区域);揉按关元、气海;搓揉涌泉。协同妙处:内服温补食材暖脏腑,外部推拿激发督脉阳气,温通四肢末梢,改善畏寒怕冷、腰膝酸软。
场景4:健脾养胃,吃嘛嘛香药食同源 (内调):食材推荐:小米、南瓜、山药、莲子、白扁豆、猴头菇、大枣。推荐搭配:小米山药粥、南瓜小米糊、莲子红枣羹、猴头菇炖汤。经络推拿 (外调):重点经络:脾经、胃经。关键穴位:中脘穴 (胃之募穴)、足三里 (强壮要穴)、脾俞穴、胃俞穴。推荐手法:顺时针摩腹;点揉中脘、足三里;按揉背部脾俞、胃俞。协同妙处:内服健脾养胃易消化食物,外部推拿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三、 温馨提示:安全高效使用这对“组合拳”1.辨证是前提: 无论是选择药食还是推拿,都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寒热虚实)和具体症状。如湿热体质不宜过度温补,气虚体质不宜过度泻法推拿。“不确定时,请咨询专业中医师。”2.循序渐进: 药膳调理和推拿保健都非一蹴而就,贵在坚持,适度为宜。3.选择正规渠道:药食同源食材保证质量;经络推拿选择有资质的技师或学习正确的自我保健手法。4.注意禁忌:皮肤破损、炎症、严重疾病、孕妇特定部位等不宜推拿。药食同源食材也有食用禁忌(如薏米孕妇慎用)。5.身心放松:无论是享受药膳还是推拿,保持心情愉悦,效果更佳。“药食同源”是内养的源泉,为身体提供精微物质;“经络推拿”是外调的妙手,为气血运行扫清障碍。二者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内外兼修,方能气血充盈,经络畅通,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健康状态。 下次养生时,不妨试试这对“神仙组合”,体验1+1>2的奇妙效果吧!(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