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仿制药和原研药功效差的有点大。

发表于:2025-4-28 22:48:25 54

小编最近使用一款中成药,效果不好,找到原研厂家,买来之后,效果立竿见影。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文章,是什么造成了仿制药大行其道,消费者虽然花了较低的价格,但是药效也不尽如人意。

仿制药不光西药有,中成药也有很多。特点就是便宜,仿制药企业无需承担原研药平均10到15年的研发周期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只需复制已公开的分子结构和生产工艺就可以申请相关许可,通过一致性评价就可以进入医保目录。

我国医保目录内药品中仿制药占比超80%,通过集采降价可缓解基金压力,前九批集采累计节约费用6300亿元,其中80% 用于采购创新药。但是是不是药效都可以达到原研药效呢,希望都可以达到,哪怕不要差太多也行。

对于患者和医疗机构,如果是自费的,当然越便宜越好,一来想着是国药批号,有质量保证,二来能省则省,赚点钱不容易,但是也有很多朋友想办法买原研药。这样也倒逼了原研药的降价。

目前来说,国家质量监管是越来越严,形成了从准入到全周期管控,2015年启动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要求仿制药与原研药在药学等效性(PE)和生物等效性(BE)上需要双达标。截至2024年,累计发布83批参比制剂目录,覆盖国7385个品规。

药监部门对集采药品实行生产企业检查和品种抽检 “两个全覆盖”,2024 年对 600 余家企业开展飞行检查,发现 9 个品种因质量问题被取消中选资格。也说明一些问题。

为啥仿制药和原研药有差别,一可能是监管问题,一些企业通过评价后,变更生产工艺或辅料,导致质量下降,效果变差。也有些可能在生产工艺,技术上存在差别,获取了配方,但制造出来的东西还是有差别,所以效果也有差别。

仿制药的低价,会导致企业利润不足,没钱研发创新,2024年A股上市药企中,仿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平均为3.2%,远低于创新药企的 15.6%。还有企业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挤压合规企业生存空间。某省抽检发现,12%的低价仿制药溶出度不达标。

有个调查显示,60%的患者选择原研药是因“医生推荐”,但有些原研药已经不容易买到了。

润本元从事药食同源产品的生产与服务,对这个话题尤为敏感,这次真实的体验,让我们意识到道地药材是多么重要,辨证施治是多么的重要。这为润本元在业务模式搭建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润本元产品正在路上,敬请关注。


收藏
送赞
分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