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润本元小师妹 于 2025-6-19 13:53 编辑
今日是2025年6月19日,再过两天,我们将迎来“夏季最重要的节气——夏至”。 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阳气最旺盛”的时刻。而夏至一过,阴气便开始悄悄萌发,人体也随之进入“阳盛阴虚”的状态,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心烦意乱、疲倦乏力等不适。 在这个湿热交织的节气里,饮食怎么吃?养生怎么养?一起先来看看吧! 夏至饮食五原则:清补结合有智慧 夏至时节饮食调理需遵循五大原则,才能达到最佳养生效果: - 清淡助消化:避免过咸过甜,减轻脾胃负担 - 清暑食物宜摄入:选用性微凉、有清暑生津作用的食材 - 夏季补阳勿忘:顺应阳盛特点,适当补益阳气 - 酸咸苦食适量服:酸味固表、咸味补心、苦味清心火 - 寒凉之品不宜多:“体外越热,体内越冷”,饮食不可过寒 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就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调理好身体状态。 药食同源三宝:一茶一粥一蛋的养生智慧 1. 荷叶参麦茶:益气生津解暑热 配方:西洋参10克、麦冬15克、干荷叶5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益气生津、清暑化湿,特别适合“高温户外作业人群” 2. 绿豆薏米百合粥:健脾祛湿安心神 配方:绿豆50克、薏米50克、百合50克、陈皮10克,粳米100克 做法:材料浸泡30分钟后,加水熬煮至熟烂 功效:清暑化湿、健脾安神,是“夏至早餐的理想选择” 3. 荷叶茯苓粥:解暑宁神护心脑 配方:荷叶1张、茯苓50g、粳米或小米100g 做法:荷叶煎汤去渣,加入茯苓和米同煮至米烂粥稠,可加适量白糖调味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适合各类人群” 4. 夏至蛋:民间智慧强体质 在我国多地,夏至有吃蛋的习俗。将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称为“吃夏至蛋”。有些地区早晨还会将煮熟的鸡蛋染红,挂在孩子胸前,到中午再吃。民间相信“夏至吃蛋,石板踩烂”,认为这样能强身健胃,让人行走有力。 养生不止饮食:运动与穴位按摩的黄金组合 科学运动祛湿法 夏季运动应以“微微汗出”为宜,既能振奋阳气、排汗祛湿,又有助于保持愉悦心情,促进身体气机畅达。推荐选择“慢跑、快走、八段锦”等运动方式,时间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场地宜选"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穴位按摩祛湿法 两个经典穴位助你轻松祛湿: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按揉可健脾祛湿。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常按阴陵泉,湿气不再缠”,湿气重者尤其适合。 三伏贴:冬病夏治好时机 夏至临近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三伏贴能有效改善多种疾病: - 呼吸道疾病: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 -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 疼痛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病等 但需注意:皮肤创伤、发热、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慎用或禁用三伏贴。 夏至养生四忌: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1. “忌过度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冷风直吹,以防伤阳;冰镇食物伤脾胃,易致腹泻腹痛。 2. “忌大汗淋漓”:运动过量导致“大汗会耗气伤津损阳气”,运动应循序渐进。 3. “忌熬夜不睡”:“子时(23:00-1:00)不眠最伤阴”,建议23点前入睡,6点左右起床,午间小憩30分钟。 4. “忌饮食不洁”:高温高湿环境下食物易腐败变质,注意食品安全,避免胃肠道疾病。 润本元愿你在最长的白昼,遇见最久的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