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边角料,你习惯性舍弃的东西有大用!

发表于:昨天 10:38 3
本帖最后由 润本元小师妹 于 2025-7-4 10:39 编辑

昨天剥了两嫩茄梗,炒熟做菜里,结果吃饭的人说:“你怎么把茄梗放锅里了?”
我瞄了他一眼说:“清热解毒的。”
他准备夹出去的动作立马拐了90度的弯,送进了嘴里。

想来大家都习惯了吃寻常物,拿意识去规定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但我相信肯定有人对各类东西都保持着好奇心,如何科学地吃的合理、吃的健康是一个资深热爱厨房的人的选修课,也是热爱生活的人不可错过的必修课。
被丢弃的厨房“废料”,在中医看来却是珍贵的药食同源宝贝!今天就带您重新认识厨房里那些“不常吃却有大作用的神奇食材”。
被低估的“废料”之王:茄子梗
茄子是家常蔬菜,但大多数人在烹饪前都会毫不犹豫地切下茄蒂扔掉。中医世界里,这不起眼的茄子梗(又称“翘節”)可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1.  “去热解毒”:茄子梗煮水能清除体内火气,缓解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特别适合夏季饮用。
2.  “利尿消肿”:增加尿量,帮助排出多余水分和毒素,减轻身体水肿。
3.  “缓解肺热咳嗽”:对风热型咳嗽特别有效。取3个新鲜茄子蒂(冷冻后效果更佳),加水煮沸5分钟,去渣饮水,每日3次。
4.  “预防口腔溃疡”:用茄子梗煮过的水漱口,可预防中老年人常见的口腔溃疡。
5.  “改善肠道功能”: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实用小妙方:茄子蒂泡米酒,用棉球蘸取塞入龋齿孔,能缓解蛀牙引起的牙痛。
厨房里还有这些被忽视的养生宝
1. 肉桂皮——温中散寒的调味料

肉桂不只是炖肉的香料,《神农本草经》记载它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推荐“肉桂羊肉汤”:6克桂皮与1斤羊肉同炖,可温中健胃、暖腰膝,特别适合胃寒腹痛者。
2. 八角茴香——流感季节的保护伞

八角不仅是卤味必备,中医认为它能“增强免疫力、抵抗流感”。试试“黄芪八角鱼片”:八角与黄芪煎汁腌制鱼片,翻炒后食用,既美味又防病。
3. 薏仁——祛湿健脾的米中良药
薏仁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推荐“薏米莲子百合粥”:50克薏米搭配莲子、百合煮粥,用红糖调味,适用于便溏、湿疹等湿气重的人群。
4. 橘子皮——变废为宝的陈皮

吃完橘子别急着扔皮!经过三年以上陈化的橘皮就是中药里的“陈皮”,能健脾理气、助消化。取3克陈皮+6克小茴香煎水服用,缓解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自制陈皮小贴士:橘皮清水浸泡5-10分钟,干燥后剥开阴干,置于阴凉干燥处贮存3年以上使用效果更佳。
5. 花椒水——口角炎的天然救星

换季时口角炎发作?试试花椒水:取20-30粒花椒加水100毫升煮沸2分钟,待温后用药棉蘸取涂抹患处,一日2-3次。花椒中的“苯甲酸成分能有效抑菌消炎”。
药食同源美食轻松做
广佛手蜜饯——消食理气的酸甜小食
广佛手切块盐水浸泡10分钟,煮软后与冰糖浆同熬,冷却后撒糖粉即成。“酸甜可口,助消化解郁”,追剧零食首选!
春砂仁蒸排骨——醒脾开胃的粤式经典
排骨用蒜末豆豉腌后,撒上拍碎的春砂仁蒸12分钟。砂仁特有的“柑橘香去腻增香”,还能醒脾开胃,“缓解腹胀”。
双陈茶——解腻刮油的养生茶饮

陈皮+化橘红各三片,沸水冲泡焖5分钟。金黄的茶汤散发着柑橘清香,“饭后一杯解腻刮油”,比奶茶健康百倍!
药食同源需注意
中医专家提醒:任何药食同源的食材都有其“性味特点”,使用时需注意:
1. “体质差异”:如茄子梗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薏仁虽健脾但偏凉,“阳虚怕冷者慎用”。
2.  “适量原则”:即使药性平和也不可过量,如茄子梗煮水每日不超过500毫升。
3.  “辨证使用”:咳嗽分寒热,茄子梗“只适用于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反而加重病情。
4.  “疾病状态”:严重疾病应及时就医,“食疗效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许多食物与药物之间并无明显边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被忽视的“边角料”都是大自然赠予的养生好品。经过阿元的讲解,你是否有了实践的想法呢?如有需要不妨就试试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应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收藏
送赞
分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回复